• About us | English
  • 青年组织
  • 国际志愿者项目
  • 创意空间
  • 中国走出去
  • 返乡青年
  • 环保青年
  • 间隔年

Logo

Navigation
  • Home | 首页
  • Talk | 访谈
  • Column | 专栏
  • Essay | 随笔
  • More | 更多
    • Meetup | 活动
    • Project | 项目
    • Local | 小站
  • About | 关于
    • 创办初衷
    • 顾问的话
    • 成长记录
    • 加入我们
    • 合作伙伴
  • Explore | 探索

斐济来信(二)

By CAPE | on 2017 年 03 月 17 日 | 0 Comment

只有当你真正打开自己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封来自斐济的信

露,

如果不写信,就不能清楚的告诉你我在斐济的另类境遇,而且有太多想跟你分享的事了。

晚上洗完澡的时候,Suka问我一个问题,“This trip is good or bad for you”.我先插一个关于洗澡的画面,我所在的村庄部落有一个共用的厕所和洗澡的小屋,男女老少都用一个管子引流过来的凉水洗澡,他们不用热水的,晚上只有几个屋子里有电。所以我拿着干净衣服在乌漆麻黑的小屋里很快就出来了,大家在外面排队,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洗澡,屋子旁边就是碧蓝的海,那就是属于他们的无边际泳池。

回到Suka的问题,我开始跟她探讨在我眼里没有好坏,这个世界上不同的民族的人有不同活法的问题,我告诉她中国人的生活现状以及浅显的原因,如果我词汇够充足,真的可以交流很深很深。Suka告诉我她挣钱不像中国人拼命工作为了自己富有,她把收入全都分享给家人,家族的事是最重要的事,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早起时间、上班时间、吃完饭时间,你想怎么过你的生活随自己的意。

今天我遇到的斐济人总是跟我说“It’s up to you.”这会儿晚上十点了,男人们才开始吃东西,之前仪式结束后他们一直在喝一种把植物捣碎制成黄色粉末用水兑搅拌后直饮的东西,看起来像泥汤喔,我这两天已经喝过好几碗了,像我这样的外来人尤其要喝,而且要配合一些动作。

在我狭隘的眼中这里的人长得又黑又“原始”,像极了纪录片和电影里的野人,高颧骨、浓眉、凶悍的眼神、大嘴巴、厚唇、魁梧的身材、巨大的四肢、脏辫子、浑厚的嗓音……在这样一个神奇的海岛上,他们的野蛮气息应该吓退了不少人吧。可是刚刚参与了我借宿的这个家族的仪式后,我和其中不少人坐在一起时常被他们问起,跟我打招呼say bula,一天下来交流方面也越来越自然,关于我的工作、学业、爱情、来这里的原因、爱好、我的国家、对他们生活习惯的反应、饮食已经应对自如了。

这些也印证了你常说的那句话learning by doing,以后我有勇气用流利的中国英语环游世界了,听不懂的时候要么仔细看嘴型要么让对方重复几遍就懂了。关于今晚的家族仪式,Suka带着我拜访入住前在市场买了很多吃的表示感谢,入乡随俗,很多小规矩要学习和遵守,所以今天中午一直在跟Suka边走边学,学明白前要听懂,一天下来对语言得敏感度提升很多,Suka已经开始频繁跟我开玩笑了。

在斐济我竟实现了在海洋游泳的尝试,Suka和一群孩子拉我走到海边,他们不换衣服直接冲下去了,像水里的鱼尽情玩,几个孩子看我不会游泳站在岸边,像大人模样教我该如何如何,原本刚到部落的时候,他们好奇的在我身边打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流,只管问Suka关于房屋建筑的问题,下午到晚上暮色降临时就好很多,你知道那一刻的风景有多美。住进这样的木屋,席地而睡,是我万万想不到的场景,行李不该带那么多,尤其是在“斐济时间”这样特殊的国度。他们在屋子里面生明火烧饭,说烟飘到房顶会让屋子更加坚固,飓风来袭也扛得住。在斐济人信基督教以前,他们是吃人的,Suka总用这个吓唬我,我现在已经能瞬间戳破她的玩笑啦。

今天早上我们是9:30离开度假村的,坐公交车沿着皇后路向南向东开,1小时左右到了Sigatoka(辛阿托卡)sand dunes,一座由沙子组成的山就在海岸线旁边,关于山顶的大沙坑,Suka讲了一个关于祖先的神话,我听懂了70%,这座山一边是学校,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这里的海洋是地球的海洋,不是人类的海洋。接着我们又乘公交去了原始人居住过的一处遗址,还有关于奴隶的故事,很恐怖野蛮的说,我开始怀疑人类应该是性本恶而不是性本善的。

说了这么多却也说不出我在车上看到的公路风景,即使夜晚躺在一个简陋的垫子上,回忆还是很满足的。还好我不只是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到这里,做志愿者才有机会躺在部落族人的身后借着微光在这个夜晚与他们同呼吸。

Good night,I love you.

笑芸 2016.3.21


我给笑芸的第二封回信

亲爱的,

当你在给我写信的时候,我在学着你妈妈教我做的烙饼,这是我们俩独自照顾自己的第二天,看着你发来的照片,还有如下沉静的文字和大自然的味道,我可以体会到那种舒爽!

听到你那些别样的经历和当地部落村民的故事,真有翻开鲁滨逊漂流记的即视感,我可以感受到小屋后面无尽的泳池,真心想和你一起游泳。

听到你说能够自如的和他们交流、沟通、分享、乃至深入的探讨某些深刻的议题,我觉得这一次还是很不错的学习和成长,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哪些趣事发生,我坐等每天来自你的来信,我定将一字一句认真拜读。

露

2016.3.21

 

文/ActionThinker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CAPE|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本文链接地址: 斐济来信(二)

关注CAPE订阅号“CAPEChina”或者“CAPE”小程序,随时随地获取CAPE故事及活动资讯。

Tags: ActionThinker斐济董笑芸跨文化沟通

Comments are closed.

CAPE小程序

getqrcode-e1345389786143
扫码关注小程序,随时随地享受杂志阅读体验

文章查询

最近更新

  • 拉美六亿人的蓝海市场,了解一下?
  • 中国的年轻人与年轻的中国:一个美国90后的观察
  • 全球最大视频行业会VidCon上,品牌做体验营销有哪些套路?
  • 新奥尔良:一部魔幻主义史诗
  • 为什么她一举成“精英”后,却铿锵回草根?
  • 从Berkeley到Minerva,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

马上订阅Newsleeter

随手关注CAPE,获得即时动态分享

 

近期文章

  • 拉美六亿人的蓝海市场,了解一下?
  • 中国的年轻人与年轻的中国:一个美国90后的观察
  • 全球最大视频行业会VidCon上,品牌做体验营销有哪些套路?
  • 新奥尔良:一部魔幻主义史诗
  • 为什么她一举成“精英”后,却铿锵回草根?
  • 从Berkeley到Minerva,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
  • 一位外国朋友的本地化融入策略
  • 斐济来信(十一)

关于我们

  • 中文
  • English
  • 创办初衷
  • 推动议题
  • 社会影响

友情链接

  • ActionThinker
  • AIESEC(海外实习)
  • DFC中国(儿童教育)
  • iJoin(公益咨询)
  • TEDtoChina(创想)
  • 中南屋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注:图片、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非商用转载,采用CC协议,注明转载自CAPE且加文章超链接即可;商用转载需获得授权,具体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CAPE @ 2011-2017 | 苏ICP备13020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