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于未知的世界的认知人们总是从居住的环境入手,为什么在科技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今依然存在如此可笑的认知,为什么人们对于未知潜意识里恐惧,从恐惧未知到认知世界的界限到底有多远……
我有很多库尔德的朋友,他们除了自己的offical name以外,还有一个库尔德名字,在20多年前,库尔德的新生儿是不允许起本民族的名字的,必须起一个土耳其名字。
对于土国的经济走向和未来趋势,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就我在土耳其企业这短短几个月的实习状况来看,土耳其的企业还是需要提高很多的。我想,土耳其企业的存在方式,也是土耳其经济每十年就有个衰退期的原因之一吧。
在土耳其,土耳其人也好,外国人也好,都会问我一个问题“why you choose Turkey, why you choose Gaziantep”我没有办法那么洒脱的回答”why not” 往往我就笑着,略微无奈的说”Good question, I am exploring now”。
「现在的你,决定未来的你。」而当年的这一步,影响了未来的我。两个月异国生活,开拓了视野,也让我体会到「这个世界远比心中想像的大」。不同的时空背景,造就出不同的风土民情,即使语言隔阂,但微笑永远是最自然、亲切的沟通,肢体动作也能清楚表达内心的想法。
什么是真正的世界?地球另一边的人又在做些什么?这些资讯只能从新闻报导和别人的经验中得知,但它是片面的,唯有亲自接触,才能够体会不同文化之美。因此,我决定踏出第一步。
旅行,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用不同的角度,体验发生在另外一个角落的故事。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国度,开始一段认识自己的旅程。
世界很大,人生很长,不折腾几下不划算;
不求安稳,但求多姿多彩的人生。
人生就是这样奇妙而自然,从小我们记忆中被家长被书本灌输的意识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们在慢慢成长中学会带着质疑去看身边的每一个陌生人对自己的邀请和帮助,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叫做“我信了你的邪”的固有观念,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的,这在很多时候保护了我们,确实可以避免不少麻烦,然而我认为生活本来就是把遇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际遇联合在一起拍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把自己包裹的越严,也许错过的越多,为何不在影片中放轻松,选择单纯去相信,营造或期许、或意外的美丽镜头呢。
莹莹向大家讲述土耳其实习见闻:土耳其的爱国与kina文化
我认为,宗教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在于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人也说是束缚),因为他们总会问:how could you that you don’t believe in anything?信仰上帝or安拉等,可以让他们在感到内疚的时候至少有个心灵的地方忏悔,有个对象去倾诉(这在生理上也是好的),在该感恩的地方学会知足和感激不是一种美好么?并且在他们的心底会有一个衡量的尺度,有些事该不该做,能不能触犯安拉的意思去做?认为安拉在看着他们。
别人看了我的伤口会惊讶,会心疼,它却每次都会我想起心中那永不褪去的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