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out us | English
  • 青年组织
  • 国际志愿者项目
  • 创意空间
  • 中国走出去
  • 返乡青年
  • 环保青年
  • 间隔年

Logo

Navigation
  • Home | 首页
  • Talk | 访谈
  • Column | 专栏
  • Essay | 随笔
  • More | 更多
    • Meetup | 活动
    • Project | 项目
    • Local | 小站
  • About | 关于
    • 创办初衷
    • 顾问的话
    • 成长记录
    • 加入我们
    • 合作伙伴
  • Explore | 探索

中国走出去

请和我一起 卷起时代的洪流——我为什么要做China House

2014 年 05 月 30 日 - deanzuo - 4 Comments

对于我来说,职业从来就不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因而只要有利于我的目标,我什么都做,视跨界如常态:谁说你不能又做记者又做企业又做NGO公益上又做研究?信任你的,你做什么都信任你;不信任你的,你再怎么守professional ethics的本子都没用。分享会上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找一个创业点去做好。理由很简单,创业不是我的目标,我的愿望很简单:我想看见中国海外投资的变革和进一步,我希望中国的走出去对中国,对非洲南美,对世界都能够更温柔善良一些。

Read More

寻找令人闪耀光芒的土地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邱不苑 - 2 Comments

在非洲,几乎每个人都问我,在美国读过书,为什么反而跑到非洲来?我回答说,教育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从美国到非洲并不是逻辑上的残废。我相信人才只有在自己能闪耀出光芒的地方才有价值。在有潜力的市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或许会更好。

Read More

24岁,碧海蓝天逍遥游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kk - 2 Comments

编者按:《碧海蓝天逍遥游》和《生活的两极平衡》是等等深在24岁和23岁生日时写下的总结。她边打工边学习,毕业后离开欧洲,随后开始半年的游历。24岁,她的脚步停在了秘鲁利马,在美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习。一路走来,她游历各国,看风景也审视自己的内心,在不平凡的旅程中,寻找让自己平静、平衡的力量。

Read More

斯里兰卡留学体会——我们该如何看待外部世界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邱不苑 - 2 Comments

编者按:2008年,斯里兰卡仍处于内战期。“在我们出发前一段时间的新闻报道中,充斥着战场上尸横遍野的场景和爆炸后的公交车残骸,外国媒体的纪录片更是将炮击地区录制的视频直接放了上去,一秒钟前还在逃亡的人群一秒钟后就永远地躺在地上。”然而,亲身实地抵达后,高骏看到的斯里兰卡,似乎依旧平静……

Read More

哈佛人在非洲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deanzuo - 0 Comment

一份探索世界的心,外加一张单程机票,哈佛毕业的王媛从波士顿来到肯尼亚,决心在这里度过两年的时光;从世界经合组织到联合国再到欧盟,最终落脚一个NGO,她目前在做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研究;几次深入贫民窟,并开发在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王媛希望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投资能够与当地社会发展更加契合。

Read More

哈米德.阿里的微笑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kk - 0 Comment

2013年我走出校园,离开了繁华喧嚣的纽约,告别了阳光绚烂的湾区,走过了浪漫情迷的巴黎,回到了亲切熟悉的北京。或许生活足够丰富多彩,然而,直到邂逅了巴基斯坦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后,我才感受到,别样的人生只不过刚刚开始。

Read More

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Joy - 2 Comments

在耶鲁念研究生期间,小高开始了对国际象牙贸易的研究。他曾在肯尼亚跟着巡护员追踪被猎杀的大象,在坦桑尼亚的黑市向非法象牙贩子套信息,也曾为非洲30多国部长做关于象牙贸易问题的报告。他的研究发现,象牙贸易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西方NGO和媒体确实存在夸大中国象牙需求的现象。但是中国象牙市场对非洲象的生存确实影响大,尤其是几年前被炒得火热的象牙收藏拍卖市场。另外贩卖渠道网络化和中国的合法象牙管理系统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现象。他认为,象牙贸易的相关方都需要反思对自己和他者的假设,促进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Read More

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困境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邱不苑 - 0 Comment

现在众多关注中国海外投资的学术研究大多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企业社会责任、当地社区对中国企业所为的抗议。而官方媒体大多还在主唱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感激”,而民间媒体报道很多还在“猎奇”阶段。这些研究相对没有全面地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每天所遇到的经营管理难题。由于有较多与海外一线管理人员及中国企业国际部的接触和共事经验,我希望可以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中国企业在对外拓展的面临着三个重要的困难。

Read More

中国NGO走出去

2014 年 05 月 13 日 - Joy - 0 Comment

CAPE专栏作者泓翔目前在肯尼亚工作,并创立了旨在增进中非沟通的“中南屋”。他的一个观察是,非洲不缺中国人的身影,也可以看见多中国政府部门的延伸:大使馆,官方媒体,孔子学院等机构,但中国的NGO却是难寻踪迹。这篇文章他分享了他对中国NGO走出的看法,并提出了“中国的NGO向非洲扩展”和“中国人在非洲直接组建NGO”两种走出去模式。

Read More

“中国走出去“专题征文

2014 年 03 月 24 日 - CAPE - 1 Comment

“引进来”、“走出去”这样的词汇, 对于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大潮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中国不断融入全球的浪潮,在世界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外部世界开始了更多的资本、资源的互通和人才、思想的交流。

Read More

CAPE小程序

getqrcode-e1345389786143
扫码关注小程序,随时随地享受杂志阅读体验

文章查询

最近更新

  • 拉美六亿人的蓝海市场,了解一下?
  • 中国的年轻人与年轻的中国:一个美国90后的观察
  • 全球最大视频行业会VidCon上,品牌做体验营销有哪些套路?
  • 新奥尔良:一部魔幻主义史诗
  • 为什么她一举成“精英”后,却铿锵回草根?
  • 从Berkeley到Minerva,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

马上订阅Newsleeter

随手关注CAPE,获得即时动态分享

 

近期文章

  • 拉美六亿人的蓝海市场,了解一下?
  • 中国的年轻人与年轻的中国:一个美国90后的观察
  • 全球最大视频行业会VidCon上,品牌做体验营销有哪些套路?
  • 新奥尔良:一部魔幻主义史诗
  • 为什么她一举成“精英”后,却铿锵回草根?
  • 从Berkeley到Minerva,探索适应未来的教育
  • 一位外国朋友的本地化融入策略
  • 斐济来信(十一)

关于我们

  • 中文
  • English
  • 创办初衷
  • 推动议题
  • 社会影响

友情链接

  • ActionThinker
  • AIESEC(海外实习)
  • DFC中国(儿童教育)
  • iJoin(公益咨询)
  • TEDtoChina(创想)
  • 中南屋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注:图片、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非商用转载,采用CC协议,注明转载自CAPE且加文章超链接即可;商用转载需获得授权,具体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CAPE @ 2011-2017 | 苏ICP备13020825号-1